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台南東山的龍眼栽培

台南則是目前台灣最重要的龍眼產區,佔了超過全台三成五的產量,其中位於北台南的東山在2006年的統計中,東山的龍眼產量冠全台,佔了全台產量的一成多。東山也是台灣龍眼的傳統產區,在超過百年的傳承與現代化變革中,東山可說是少數保有傳統龍眼烘培土窯與相關技藝的地區。


台南東山以農業型態而言可以分作兩個區塊,西邊約三分之一的面積,連接嘉南平原,東邊三分之二屬嘉義丘陵,連接阿里山山脈。後者的在地居民多數世代務農,龍眼為主要的作物,柑橘類與咖啡分別自19701990年代之後,才逐漸為部份農民所栽種。不同於柑橘與咖啡,龍眼在台灣的栽培因為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且龍眼作為一種商品具有其區域在地性、不若一些全球性作物往往以特定的全球市場標準壟斷而造成生產單一化,故龍眼在台灣有相當多的在地品種。1980年代前後,農業單位的調查顯示,台灣至少有50種以上的龍眼品種。從東山的龍眼農處得知,這些品種都是農民自己透過觀察、栽培,保留有利於生產銷售的龍眼特性的過程中形成,因此可說都是最為適應在地特殊風土的品系,也造就了台灣各地多樣的龍眼品種。在台南東山,普遍栽種的品種有粉殼、紅殼、韌蒂、菱角,其他也有早生種、十月(晚生種)、大粉殼等等。

~~更貼近真實食物~~
產地旅行:蜜果 x 果蜜-龍眼之旅 8/15()-8/16()
提早報名將享有早鳥票$5200/人的優惠
體會四季龍眼之美盛夏生果多汁、初秋桂圓煙燻裊裊、立冬桂圓米糕滋補暖胃,以及春季龍眼花茶蜜釀,細膩清芳沁心脾
小小伴手禮: 薑味龍眼與原味桂圓佐花生米的在地獨特口感,一試難忘

台灣的龍眼栽培

龍眼原產於中國南方與越南北部,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至少可追至二千多年前的漢代。如明王象晉《群芳譜》引《悟潯雜佩》有云;「龍眼自尉佗獻漢高帝始有名」。龍眼深受帝王喜愛,成為南方的水果珍品,往往與荔枝共同列為重要供品,因成熟於八月桂花飄香時節,故有「桂元」之稱。中國沿海的福建為龍眼歷時一千五百年的古老產區,其中「福眼」是福建泉州主要的栽種品種。

龍眼在台灣的栽培與加工,最早於十七世紀自中國東南沿海透過移民傳入,逐漸成為對中國貿易的一項水果產業,清領時期的「員郊」,即是進行「福員」(即龍眼乾)貿易的商業組織團體。根據文獻的記載,雲嘉南是清代主要的龍眼栽培、加工與出口的產區,加工方式有以日曬與火焙的方法,如《台灣通史》記載,「雲嘉兩邑所產特產,曝乾者謂之福圓,剝肉焙乾者謂之福肉。每年配售上海、天津,為出口大宗」。

龍眼產業在台灣數百年來發展至今,透過改良與栽培、加工技術的不斷提昇,不僅使得單位產量為世界之冠,也形成獨特具有在地特色的產業文化,包括多樣化在地化的龍眼品種、符合在地風土條件的龍眼烘培技藝,以及配合龍眼產業生產的生活型態。




蜜果 x 果蜜-龍眼之旅   8/15()-8/16()
提早報名將享有早鳥票$5200/人的優惠
體會四季龍眼之美盛夏生果多汁、初秋桂圓煙燻裊裊、立冬桂圓米糕滋補暖胃,以及春季龍眼花茶蜜釀,細膩清芳沁心脾
小小伴手禮: 薑味龍眼與原味桂圓佐花生米的在地獨特口感,一試難忘